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61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2638—2022 代替 DB34/T 2638-2016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arya illinoensis 2022 - 03 - 29 发布 2022 - 04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2638—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34/T 2638-2016《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与 DB34/T 2638-2016 相比,除结 构性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指标变化如下: a) 增加了第 3 章术语和定义砧木放水的英文翻译(见 3.1); b) 更改了第 4 章结构(见 4.1、4.2,2016 年版的 4.1、4.2); c) 删除了 4.2.2 土壤改良(见 2016 年版的 4.2.2); d) 更改了水肥管理内容,增加水肥管理表(见 4.4.4,2016 年版的 4.4.3); e) 增加了穗条来源具体品种(见 5.2.1); f) 增加了防风折内容(见 5.5.4); g) 增加了容器大苗培育(见第 6 章); h) 更改了苗木分级苗龄、地径、苗高数据指标,增加容器大苗地径、苗高数据(见 7.2,2016 年版的附录 D); i) 删除了土壤处理常用药剂福尔马林、绿亨、乙草胺、果尔和金都尔,增加生石灰、多菌灵和 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粉剂,修改相对应的使用方法(见附录 A,2016 年版的附录 A); j) 删除了种子消毒常用药剂硫酸亚铁、福尔马林和敌克松(见 2016 年版的附录 B); k) 增加了附录 B 中种子催芽方法(见附录 B); l) 删除了常见病虫害防治中的病害种类叶斑病、白绢病和黑斑病,增加褐斑病、炭疽病;删除 虫害种类螨虫类、透翅蛾、霜天蛾和白蛾,增加木蠹蛾,增加相应防治措施和农药(见附录 C, 2016 年版的附录 C); m) 删除了附录 D,调整数据表到苗木分级(见 7.2,2016 年版的附录 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省 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舒城县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詹昌炳、曹志华、吴炜、戴帮潮、谢地、倪金明、沈朝华、潘凯、崔健、王永 友、李莉莉、詹文勇、潘忠建、方先红、詹秀芝、陆焕德、王维胜、詹志彬。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6年首次发布为 DB34/T 2638-2016,2022年为第一次修订。 I DB34/T 2638—2022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Koch.)的实生苗培育、嫁接苗培育、容器大苗 培育、苗木出圃和育苗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薄壳山核桃裸根苗和容器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砧木放水 Making a cut on the bark of root stock to let go of some tree sap 枝接时切断砧木主根、芽接时在嫁接口下的两侧撕皮,使砧木伤流溢出。 4 实生苗培育 4.1 露地育苗准备 4.1.1 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交通便捷、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厚度 1 m 以上、地下水位 1.5 m 以下、 土壤疏松、pH 6~7.5 的壤土、沙壤土、轻壤土。 4.1.2 整地 育苗前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镇压。秋末至冬初深翻,深度 30 cm 以上;翌年早春浅耕细 耙,深度 20 cm 以上。 4.1.3 土壤处理 育苗前应根据圃地具体情况结合整地使用药剂进行土壤杀虫灭菌处理,常用药剂见附录A。 4.1.4 施基肥 1 DB34/T 2638—2022 2 2 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饼肥 2250 kg/hm ~3000 kg/hm ;结合整地均匀施入深土层中。 4.1.5 作床 床面宽 100 cm~120 cm,床高 15 cm~25 cm,步道宽 40 cm~50 cm。苗床要深耕细整,达到床 面平整、中部略高,土块打碎,施肥均匀,沟直如线。 4.2 大棚育苗准备 4.2.1 大棚设置 大棚应设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靠近水源、交通和电力方便的地方。采用活动式单栋或联体钢架 拱圆形大棚,脊高 2.5 m~3.0 m,跨度 6 m~8 m,长度依据地形而定。 4.2.2 棚内布置 棚内设置步道,苗床宽 100 cm~120 cm;步道宽 30 cm~40 cm。 4.2.3 容器规格 容器采用塑料或无纺布制作,容器高 22 cm~26 cm,上口直径 14 cm~16 cm 。 4.2.4 营养土配制 3 耕植土 5 份、泥炭土 3 份、木屑或稻壳 1 份、腐熟农家肥 1 份或配方土加复合肥 2 kg/m ~3 3 kg/m 。 4.2.5 营养土消毒 在营养土配置过程中,用 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 80%代森锌粉剂以 1:1 比例混合备用。先用少 3 3 许细土(药剂 1 份;细土 5 份~10 份)将农药配制成“药土”,再按 60 g/m ~100 g/m 均匀拌入 营养土中,进行灭菌处理。 4.2.6 营养土填装与摆放 营养袋装土松紧适当,营养土距袋上口 2 cm。每行 4 袋整齐排放在大棚内。 4.3 播种 4.3.1 种子选择 选择种籽饱满、无破损、无病虫害、品质良好的 80粒/kg~120 粒/kg的中、大粒种子。 4.3.2 种子处理及贮藏 种子采集后应进行发芽试验或生活力测定,参照 GB/T 2772 的规定执行。精选后消毒、贮藏,药 剂消毒方法见附录 A,贮藏方法见附录 B。 4.3.3 播种期 播种分为秋(冬)播和春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秋(冬)播种应在土壤封冻前播完;春播要 适时早播,应在 2 月底至 3 月上旬进行。 4.3.4 播种密度 2 DB34/T 2638—2022 苗床播种(裸根苗培育)行距 40 cm,株距 25 cm。 4.3.5 播种量 根据播种密度、每千克种子粒数、种子场圃发芽率计算播种量,参照 GB/T 6001 的规定执行。 4.3.6 播种方法 4.3.6.1 秋(冬)播:采用条状点播,播种沟深 5 cm~6 cm,将种子平放沟内,种尖朝向一致,播后 覆土 3 cm ~ 4 cm,浇透水,并在床面上架设 50 cm 高的塑料小拱棚或覆盖地膜。 4.3.6.2 春播:苗床播种采用催芽条状点播;容器播种采用催芽点播。当种子开裂露出胚根时即可挑 出点播。将露胚根一头朝下,播后覆土 3 cm~4 cm,浇透水并在床面上架设 50 cm 高的塑料小拱棚。 催芽期间应适时喷水,保持河沙湿润,当种子开裂露出胚根时即可挑出点播,种子胚根朝下,播后覆土 3 cm ~ 4 cm,浇透水并在床面上架设 50 cm 高的塑料小拱棚。 4.4 苗期管理 4.4.1 适时揭膜或拆棚 苗床育苗覆盖地膜的,当幼苗出土达到 40%~50% 左右时,应在阴雨天或晴天的傍晚揭去地膜。 拱棚育苗的苗木出土后,当棚内温度上升到 25℃ 以上时,应从拱棚两端或侧面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待 苗木高度接近拱棚薄膜或昼夜气温达到 28℃ 以上时,应在阴雨天或晴天的傍晚拆除拱棚、揭去大棚上 的塑料薄膜。 4.4.2 适时遮荫 夏季高温季节移栽后用遮阳率为 65% 的遮阳网遮荫,防止幼苗被强阳光照灼伤。 4.4.3 松土除草 幼苗初期,中耕深度 2 cm~4 cm,之后应逐次加深;人工除草次数视杂草生长情况确定。 4.4.4 水肥管理 见表1。 表1 水肥管理表 苗木种类 裸根苗 容器苗 施肥时间 施肥种类、次数 施肥量 5 月中旬 尿素 1 次 2 kg~3 kg/667m 6 月中旬 尿素 1 次 5 kg~6 kg/667m 7 月~8 月 复合肥 2 次 7 kg~8 kg/667m 5 月中旬~7 月下旬 复合肥 3 次 10 kg~12 g/株 5 月中旬~7 月下旬 硫酸锌 每隔两周喷 1 次 3.6 g/L 9 月上旬开始 2 2 2 0.3 %~0.5 %的磷酸二氢钾 每隔两周喷 1 次 4.4.5 湿度(含水量)控制 育苗地要根据墒情适时浇水。露地育苗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60%~70%;设施育苗的,棚 内湿度保持在 70% 左右,营养土相对含水量应在 60% 以上。 4.4.6 病虫害防治 3 DB34/T 2638—2022 掌握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做好预测预报,药剂防治应正确选用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常用药剂 见附录C。 5 嫁接苗培育 5.1 砧木选择 地径 0.8cm 以上、生长健壮的实生苗。 5.2 穗条选择 5.2.1 穗条来源 选择适宜我省栽培的良种穗条,主要栽培和授粉品种‘波尼’‘金华1号’‘黄薄2号’‘YLC21’ 等穗条。 5.2.2 穗条采集 5.2.2.1 枝接穗条:从树木落叶后到翌年树液流动前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粗 0.7 cm~1.5 cm 的枝条。将穗条按长短和粗细分级,每 20 枝~30 枝一捆,注意保湿,挂好标签。 5.2.2.2 芽接穗条:6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随采随接。穗条采集后立即剪去复叶,留 0.8 cm~1 cm 长的叶柄,每 20 枝~30 枝一捆,注意保湿,挂好标签。 5.2.2.3 采集穗条要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品种、采集人员。 5.2.3 穗条处理 枝接穗条处理主要包括剪截和蜡封。穗条剪截长度一般为 8 cm~12 cm,及时蜡封。 5.2.4 穗条贮运 5.2.4.1 枝接穗条贮藏适宜温度 2℃~5℃,每半月检查一次。 5.2.4.2 芽接穗条采后,放入湿麻袋内或放入冰袋内进行贮运,贮运时间不得超过 2 d。 5.3 嫁接时期 枝接应在 3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芽接应在

pdf文档 DB34-T 2638-2022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638-2022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638-2022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638-2022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1:16: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