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S013937-4:2000 ISO国际纺织标准汇编(第三版) ISO13937-4 : 2000 纺织品织物的撕破性能 第四部分:舌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双舌法) 1范围 ENISO13937这部分说明了双舌法测定织物撕破强力的方法,将试样剪成舌形。撕破强力的测量 是当平行于切口方向的力施加于已经作好切口的试样上时,切口沿力的方向扩大,织物在力的方向被撕 破。 这个测试主要适用于机织物。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技术生产的织物,如非织造布。 通常,这个测试不适用于针织物和机织弹性织物。 这个方法限定使用CRE等速伸长测试仪。 注1:对于其他试验方法,用强力机进行测试的ENISO13937中第二部分是裤形法测试和第三部分是翼形法测试。 ENISO13937中第一部分描述了冲击摆锤法测试方法。 注2:非织造布梯形法测试方法见ISO9073-4,涂层织物梯形法测试方法见ISO4674。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 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ISO139 纺织品调湿和测试用标准大气 ISO7500-1金属制品静止轴确认的测试仪器第--部分:拉伸测试仪 ISO10012-1测试仪器的性能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试仪器的度量衡确认系统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面的定义: 3.1CRE等速伸长测试仪:强力测试仪的一个夹钳是固定的,另一个夹钳是测试中以恒定的速度移动。 整个测试系统基本上没有偏差。 3.2隔距长度:试验装置上夹持试样的两有效夹持点之间的距离。 注:夹钳的有效夹持点(或线)可以通过检查一定预张力下用复写纸在测试样品或夹钳表面产生的夹持图案。 3.3撕破强力:撕破规定条件下的试样所需的力值。 注:撕破强力中定义的经向或纬向分别是根据撕破是横过经纱(经纱被撕破)或横过纬纱(纬纱被撕破)。 3.4峰值:在负荷/伸长曲线上,斜率由正向负变化处对应的强力值。 3.5撕破长度:从开始施加力至终止,测量的切口扩展的距离。 3.6舌形试样:在试样条上剪出一定距离和长度的平行切口,形成一个舌形,用于夹持。 4原理 两个平行切口是由一个与其成直角的切口连接起来,这样就在举行试样上形成了一个舌形。将舌形 放入带有记录仪的强力测试机的一个夹钳中,试样的其他部分对称的夹在另一个夹钳中,保证切口形成 575 ISO国际纺织标准汇编(第三版) IS013937-4:2000 平行线(见图3)。在切口的方向施加拉力,看上去像两个平行的撕裂。记录直至撕裂到规定长度内的 撕破强力。根据自动绘图仪绘出的曲线上的峰值或通过电子装置计算出撕破强力。 5取样 根据织物的产品标准规定,或根据有关各方协议取样。 在没有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附录A的取样规定。 附录B中给出了从实验室样品中剪取测试样品的合适的样式。取样时避开折皱、布边和没有代表 性的区域。 6仪器 6.1总则 摆锤测试仪的度量确认系统应按照ISO10012-1。 6.2CRE等速伸长测试仪 CRE等速伸长测试仪,具有以下性能: a)拉伸速度可以设置为(100±10)mm/min; b)隔距长度可以设置为(100±1)mm; c)在撕破测试中可以记录施加于试样的力值; d)在使用的条件下,仪器的精确度应达到ISO7500-1中的1级。在仪器量程的任意点,指示或记 录的强力值的误差应不超过±1%,指示或记录夹钳间距应不超过±1mm。 e)如果使用数据采集电路和软件获得力和伸长数值,数据采集的频率应不小于8次/s。 如果使用2级强力测试仪,应在报告中说明。 6.3夹钳装置:仪器两夹钳的中心点应处于拉力轴线上,夹钳的钳口线应与拉力线垂直,夹持面应在同 一平面上。 夹钳应能握持试样而不使试样打滑,不剪切试样或破坏试样。 夹钳的宽度最好是200mm,至少应不小于试样的宽度。 6.4裁剪试样的设备:裁剪试样最好用中空的冲模或样板,试样尺寸如图1所示。 7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按照ISO139中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预调湿、调湿和试验。 8样品的准备 8.1总则 每个实验室样品应剪取两组试样,一组为经向,另一组为纬向。 注:对于其他织物使用相关的指示方向,如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 每组至少包括五块试样,或协议的更多试样。按照条款5和附录B,两块试样应不含有相同的长度 方向纱线或宽度方向纱线,距离布边150mm以内不可以取样。 8.2尺寸 按照图2所示的形状和尺寸剪取试样,在每个试样的两面画标记线abcd。在试样条的中间距离未 切割端(25±1)mm处标记撕破的终止点。 576 ISO国际纺织标准汇编(第三版) IS013937-4:2000 图1舌形试样示例 220±2 70±1 25±1 ±2 ±1 米 150 上 100 100±1 20 1.撕破长度终点的标记 图2舌形试样尺寸 8.3试样的剪取 对于机织物每块试样剪取时应使长边平行于织物的经纱或纬纱。试样长边平行于经向的撕裂,撕裂 方向为“纬向撕裂”,试样长边平行于纬向的撕裂,撕裂方向为“经向撕裂”(见3.3和附录B)。 9程序 9.1隔距长度 强力测试仪的隔距长度设定为100mm。 9.2拉伸速度 强力测试仪的拉伸速度设定为100mm/min。 9.3试样的安装 夹持试样中间的舌形部分,对称的固定在夹钳中,这样线bc是可见的,如图3所示。将试样的其 他部分(腿部)对称的夹持在可动夹钳中,这样线ab和cd都是可见的,试样的其他部分(腿部)平行 577 IS013937-4:2000 ISO国际纺织标准汇编(第三版) 于撕破力的方向。注意保证每个舌固定于夹钳中,撕裂开始时是平行于撕破力施加的方向。当试验开始 时避免预加张力。 9.4操作 使用相应的设备记录撕破强力。可动夹钳移动,继续两个撕破至试样的撕破终止点处。 1.隔距长度 图3夹持位置 记录撕破强力,单位N,如果需要,用记录仪或电子记录装置(6.2)记录每个织物方向上每个试 样随着夹钳分开(撕破长度)的撕破轨迹。 如果从紧密织物的记录图中手动找到峰值点,图纸的速度与拉伸速度相比应设置为2:1。 观察撕破是否沿力的方向进行,纱线是否从织物上滑移而不是被撕裂。如果测试时a)没有纱线从 织物中滑出,b)在钳口处没有滑动,c)撕破是完全的并沿施加力的方向进行,则试验是正确的。否则 结果应去除。 如果五块试样中有三块或三块以上被舍弃,则此方法不适用。 如果协议需要增加试样,最好加倍试样数量。这样,报告的试验结果也应被认可。 如果撕破不是沿着切口的方向进行的,或纱线拔出而不是被撕裂,则这个织物应描述成在这个方向 不可以撕破的。 10结果计算和表达 两种计算方法都有说明,手动和电子的。这两个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同,不同方法之间的计算结果不 能比较。 10.1从记录图手动计算撕破强力 附录C给出了计算实例。 10.1.1分割峰值曲线,从第一峰开始至最后峰结束等分成四个区域(见附录C)。第一区域峰值舍去不 用。从剩下的三个区域内,在每个区域选择并标出两个最高峰和两个最低峰。用于计算的峰值应至少上 升和下降10%的力值。 578 ISO国际纺织标准汇编(第三版) IS0 13937-4:2000 10.1.2计算每个试样根据10.1.1得到的12峰值的算术平均值。 注:手动计算只能取有限数量的峰值,建议使用电子装置计算所有的峰值。 10.1.3计算每个方向样品的撕破强力的算术平均值,单位N,修约到两位有效数字。 10.1.4如果需要,用根据10.1.2计算的试样的平均值计算变异系数精确到0.1%,以及95%的置信区间, 单位N,修约到两位有效数字。 10.1.5如果需要,计算每个试样六个极大值的平均值,单位N。 10.1.6如果需要,标注每个试样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峰距),单位N。 10.2用电子装置计算 附录C给出了计算实例。 10.2.1将第一峰和最后一个峰之间等分成四个区域(见附录C)。第一区域峰值舍去不用。记录剩下三 个区域内的所有峰值。用于计算的峰值应至少上升和下降10%的力值。 10.2.2计算试样根据10.2.1记录的所有峰值的算术平均值,单位N。 10.2.3以每个试样的平均值计算出所有同方向试样撕破强力的总的算术平均值,单位N,并修约到两位 有效数字。 10.2.4如果需要,用根据10.2.2计算的试样的平均值计算变异系数精确到0.1%,以及95%的置信区间, 单位N,修约到两位有效数字。 1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11.1一般信息 a)参考ENISO13937这部分标准和试验日期; b)试样的规格,如果需要,说明取样程序; c)试样数量、舍弃试样的数量及原因; d)观察任何异常的撕破; e)平均值的计算是用手动(见10.1)还是电子装置(见10.2); f)任何给定程序的偏离。 11.2试验结果 a)经向及纬向撕破强力的平均值,单位:N。如果只有三块或四块试样是正常撕破的,说明每个 试样的测试结果; b)如果需要,变异系数,%; c)如果需要,95%置信区间,N; d)如果需要,在使用手动的情况下(见10.1),每个试样(见10.1.5)最高峰值的平均值,单位N; e)如果需要,在使用手动的情况下(见10.1),记录的每个试样(见10.1.6)最低峰值和最高峰值, 单位N。 579 ISO国际纺织标准汇编(第三版) IS0 13937-4:2000 附录A (标准化参考) 建议取样程序 A.1批样(从装载的货物或一批中取的数量) 从装载的货物或一批中按照表A.1规定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匹数。运输中损坏或受潮的匹布不能作 为样品。 表A.1批样 一批的
ISO 13937-4-2000纺织品 织物的撕破性能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9 01:08:36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9.6 M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4345 1988 Steel wire ropes — Fibre main cores — Specification.pdf
ISO 11650 1999 Performance of refrigerant recovery and or recycling equipment.pdf
ISO 13606-1 2019 Health informatics —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communication — Part 1 Reference model.pdf
ISO 17892-10 2018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y testing of soil Part 10 Direct shear tests.pdf
ISO 13482 2014 Robots and robotic devices —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ersonal care robots.pdf
ISO 13373-10 2024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machines Vibration condition monitoring Part 10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electrical generators with fluid-film bearings.pdf
ISO 11689 1996 Acoustics — Procedure for the comparison of noise-emission data for machinery and equipment.pdf
ISO 18416 2015 Cosmetics — Microbiology — Detection of Candida albicans.pdf
ISO 18541-1 2021 Road vehicles — Standardized access to automotiv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RMI) — Part 1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use case definition.pdf
ISO 17700 2019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upper components and insocks — Colour fastness to rubbing and bleeding.pdf
GB-T 28896-2023 金属材料 焊接接头准静态断裂韧度测定的试验方法.pdf
GB-T 3685-2017 输送带 实验室规模的燃烧特性 试验方法.pdf
GB-T 36292-2018 架空导线用防腐脂.pdf
GB-T 33333-2016 木材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pdf
GB-T 35154-2017 陶瓷砖填缝剂试验方法.pdf
GB-T 3098.7-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自挤螺钉.pdf
GB-T 21470-2008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盘、柱、环、筒类.pdf
GB-T 6592-2010 电工和电子测量设备性能表示.pdf
GB-T 28126-2011 吡虫啉原药.pdf
GB-T 16980.1-1997 工业自动化 车间生产 第1部分 标准化参考模型和确定需求的方法论.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9.6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